疑方药之不与命名相符[1]。 邪正原有分别,无奈今人含含糊糊而不察也。
其所以运化糟粕,则在元气,元气出入升降,运化精微。能知诸阴阳皆为元阳所化,一元阳变而为诸阴阳。
气色之变化多端,明暗之机关可据。以此推之,内本先虚也。
问曰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,其故何也?如脉虽具以上等象,而病现有余以极,又当舍脉从病。
邪在阳明经腑,则以阳明经腑之法治之。不望色,不闻声,不详问,一诊而药,若谓人浅我深,我明人昧,此粗疏孟浪之流也。
痛在脐上,著重脾胃。[眉批]此等之人,汗不是病,乃精不深藏,神不内敛,气易外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