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人发热烦燥,二便不利,口臭气粗,忽见鼻血如注,发热更甚者。人身分为三焦,上焦、中焦、下焦是也。
更可鄙者,甘草仅用数分,全不知古人立法立方,其方皆有升降,皆用甘草,诚以阴阳之妙,交会中宫,调燮之机,专推国老。如紫红顶焦,烦燥口臭,气之有余,血之不足也,法宜清凉,如导赤散、凉血散、人参白虎、当归补血汤之类。
夫曰战汗者,由正气鼓动,与外入之邪气相攻,客邪外越,骤然战慄不已,汗大出,汗止而战慄自然不作,病即立瘳。 气之升者宜降,泻其亢盛。
指平人不流始涕而言。一气盈缩,病即生焉。
[2]身原本作"鼻",据文义改。察其系内有热伏,热蒸于外,而汗出者,宜凉之,如益元散,生地四物之类治之。
法宜扶阳收纳,如潜阳、封髓、甘草干姜或加安桂、吴萸之类。干于三阳,[1]疗原作"疾",据文义改。